第1条 规划年限
基期:2017年;近期:2017--2020年;远期:2021—2035年。
第2条 规划范围
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本规划的规划(控制)区范围北至现状城区北侧山体山脚线,南至沪陕高速路,东至北沟,西至试马镇郭山路,总用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北至现状城区北侧山体山脚线以北约2公里,南至闯王寨景区南缘,东至北沟,西至琥珀山,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
第3条 城乡发展战略
(1)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2)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3)多元驱动,创新发展;
(4)核心引领,辐射发展。
第4条 城乡发展定位
(1)秦岭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
(2)陕南循环经济示范区;
(3)三省八县区域性物流中心。
第5条 产业空间布局
县域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为:“三片,三带一环,多园区”
(1)三大片区
北部312国道沿线经济发展区。包括清油河镇、试马镇、城关片区、富水片区、青山镇,为商南县域综合发展条件最好,现状基础最雄厚的区域,旅游资源、农业资源丰富,区内以茶叶为主的绿色农业、生态循环工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为主,促进农业、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区内商於古道文化旅游产业带以及上苍坊、玉皇山森林等景区开发建设。
中部丹江沿线经济发展区。包括金丝峡镇、过风楼镇和湘河镇,丹江贯穿三镇,耕地资源少,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林果业为主,重点建设丹江自然生态旅游产业带。
南部滔河沿线经济发展区。包括十里坪镇和赵川镇,区内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丰富,区内农业发展条件仅次于北部312国道沿线,同时也是商南县矿业资源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区内以现代农业、水产养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为主,以绿色矿业为辅。
(2)三带一环
① 三带:即312国道沿线综合产业发展带、丹江沿线生态旅游产业带、滔河沿线农旅融合产业带。
② 一环:商郧路—赵白路—开白路—郭山路现代农业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环。
(3)多园区
包括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旅游景区。
县域规划
第6条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县域人口为:2020年25.0万, 2035年27.0万。
县域城镇化水平为:2020年55.0%, 2035年70.0%。
县域城镇人口为:2020年13.8万, 2035年18.9万。
第7条 城镇空间结构
县域城镇发展空间结构为:“一核三副、三带、四区”。
(1)一核三副
城关街道办与富水形成的县域发展核心(城关作为综合城区,富水作为产业城区);金丝峡、湘河、赵川三镇作为县域内的片区副中心城镇。
(2)三带
① 丹北综合城镇发展带。建设以城关街道办与富水片区为中心,辐射青山镇、试马镇与清油河镇的丹北城镇发展带。丹北城镇发展带是县域现状人口比较密集,交通条件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条件好,能够发展成为县域综合型的城镇发展带。
② 丹江旅游城镇发展带。包括丹江沿线的金丝峡镇、过凤楼镇和湘河镇。丹江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沿线城镇有条件建设特色旅游城镇。
③ 滔河沿线城镇发展带。包括滔河沿线的十里坪镇和赵川镇,依托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形成农旅融合的城镇带。
(3)四区
① 中心城市城乡发展区。以城关街道办与富水为中心,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旅游服务功能辐射清油河、试马、城关、富水以及青山镇。
② 金丝峡城乡发展区。以金丝峡镇区为中心,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辐射镇域及过凤楼镇。
③ 湘河城乡发展区。以湘河镇区为中心,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旅游服务功能辐射湘河镇。
④ 赵川城乡发展区。以赵川镇区为中心,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旅游服务功能辐射赵川镇和十里坪镇。
第8条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城镇 |
城镇人口(万人) |
城镇等级 |
2016年 |
2020年 |
2035年 |
中心城市 |
城关片区 |
9.2073 |
9.5 |
10.0 |
县域一级中心城镇 |
富水片区 |
0.6254 |
1.0 |
4.0 |
试马镇 |
0.3733 |
0.4 |
1.0 |
县域二级城镇 |
清油河镇 |
0.3817 |
0.4 |
0.5 |
县域三级城镇 |
过风楼镇 |
0.4156 |
0.5 |
0.5 |
县域三级城镇 |
青山镇 |
0.302 |
0.4 |
0.5 |
县域三级城镇 |
金丝峡镇 |
0.568 |
0.6 |
0.6 |
县域二级中心城镇 |
湘河镇 |
0.2914 |
0.3 |
0.4 |
县域二级中心城镇 |
赵川镇 |
0.5188 |
0.6 |
1.0 |
县域二级中心城镇 |
十里坪镇 |
0.2569 |
0.3 |
0.4 |
县域三级城镇 |
商南县总计 |
12.9404 |
14.0 |
18.9 |
----- |
第9条 县域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 |
规划职能 |
城镇特色 |
中心城市 |
城关片区 |
县域中心城市;以商贸物流、旅游服务和创新创业服务功能为主;重点增强城市的创新功能。 |
创新城市 旅游服务城市 |
富水片区 |
城市产业组团;以生物医药、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等生态型工业为主;突出打造地方工业产品特别是地方生态食品品牌。 |
健康食品小镇 |
青山镇 |
县域三级城镇; 立足镇域中药材资源及风景名胜资源,发展医疗与养生结合的旅游服务业。 |
医养健康小镇 |
试马镇 |
县域二级城镇;拓展现代农业功能,促进农旅融合,田园农旅休闲度假小镇。 |
田园度假小镇 |
清油河镇 |
县域三级城镇;依托玉皇山森林公园、青云驿站等旅游景区发展,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建设旅游购物、餐饮等为主的旅游服务小镇。 |
旅游服务小镇 |
过风楼镇 |
县域三级城镇;发挥交通和旅游区位优势,建设商贸旅游小镇。 |
商贸旅游小镇 |
金丝峡镇 |
县域二级城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提升旅游产品结构,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小镇。 |
文化旅游小镇 |
湘河镇 |
县域二级城镇;依托丹江水电开发,建设以水上旅游项目为主题的滨江休闲小镇。 |
滨江休闲小镇 |
赵川镇 |
县域二级城镇;以农业、文化资源为依托,建设农旅融合的养生小镇。 |
农旅养生小镇 |
十里坪镇 |
县域三级城镇; 依托镇域高山高品质的农产品资源,建设电商物流小镇。 |
电商物流小镇 |
第10条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区域重要的交通干道及设施的建设,提高与周边区域中心城市的快速联系。加快G312升级改造,拉动沿线城镇群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商南与商丹一体化的有机融合。加快G345的建设,完善商南-山阳-镇安-宁陕-洋县发展轴。完善地方公路网络及设施配套、加强通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达率,促进县域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合理组织县域域内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合理组织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避免相互干扰,提高整体运输效率。
(2)给水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水厂及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供水系统。完善改造现状管道,并延伸管网,通至城市周边村庄,共用供水设施。改造村庄现状供水设施,保证村民生活用水。
(3)排水工程
县城逐步改造现状合流制为分流制,新建排水系统均采用分流制。扩建现状污水处理厂,污水达标后排入水体。雨水根据地形,就近排入河流;生产废水要求自行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质标准后进入城区下水道。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排入就近水体。
(4)燃气工程
规划近、远期燃气气化率分别为90%和100%。城关城区范围采用天然气作为城市燃气主气源,液化石油气作为辅助气源。考虑城区公共交通和货运车辆的天然气燃料补给,远期中心城区布置CNG加气站2座、LNG加气站1座。规划县域范围规划液化石油气供应站5座,
(5)电力工程
规划期内对110KV白玉变进行扩容改造,主变容量2X31.5MVA;对35KV水沟变进行升压改造,主变容量1×20MVA,设计为双台主变。对县域内35KV变电站进行扩容,35KV清油河变,主变容量达到2×8MVA;35KV太吉河变,主变容量达到2×6.3MVA;35KV赵川变,主变容量达到2×6.3MVA;35KV寇家村变,主变容量达到2×6.3MVA;35KV青山变,主变容量达到2×6.3MVA。
(6)信息工程
在现有移动电话设施的基础上,完善移动基站和传输干路建设;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完善乡镇邮政服务体系,在规划期内实现“一镇一所”。加快广播电视转播发射设备的更新,规划期内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积极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同时加大卫星村实施力度,保障“村村通”工程正常运转。
(7)环卫工程
对生活垃圾做到 “户收集、村运输、镇处理”的要求。完善商南县医疗废物收运体系,对全县、镇、乡医疗废物进行集中收集,统一运至商洛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保证医疗废物不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8)环保工程
继续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新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为重点,全面保护秦岭的动植物,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完善环保监测系统,进一步加强实时监管能力加强对排放固体废物重点污染源的处置场、堆放场或贮存场的管理,特别是危险废物、冶金废渣、化工废渣的管理。
(9)防灾工程
坚持平震相结合;坚持“抗、防、避”相结合,以工程抗震为主;坚持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采取自救、互救为主。商南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一般建筑抗震按6度设防。县城规划消防站3处,各占地0.5ha,应按标准型普通消防站等级配备人员和设备。河按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山洪沟按三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河道上的桥梁等构筑物设防标准应大于相应河(沟)道的设防标准。县城需新建排洪渠9条,
第11条 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县域划分为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适宜开发区域。
(1)禁止开发区域: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禁止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建设活动。包括:包括范围: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水源涵养区、河流泄洪滞洪区等。
(2)限制开发区域:主要以提供生态功能、农林产品为主,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区域,包括基本农田、一般农田、林地和牧业用地。
(3)适宜开区区域:适宜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
中心城区规划
第12条 县城性质
陕西省东南枢纽门户,具有秦风楚韵的秦岭山水休闲旅游名城。
城关城区:以商贸旅游服务为主的宜居主城;
富水城区:以新型生态工业为主的产业城区。
第13条 县城规模
(1)县城人口规模
2020年10.5万人,2035年14.0万人。
统计单元 |
2020年 |
2035年 |
商南城市 |
10.5万人 |
14.0万人 |
#城关城区 |
9.5万人 |
10.0万人 |
#富水城区 |
1.0万人 |
4.0万人 |
(2)县城用地规模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11.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7.6㎡/人;远期城市建设用地14.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00㎡/人。
第14条 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双轴连双城,分片套分层,绿脉贯绿心,三生成一统”。
(1)双轴连双城:双轴是指原312国道、新建旅游主线(连接任家沟农家休闲度假片区、绿核中部的山水小镇休闲旅游片区、东部的古墓群旅游片区),两者成为联系“双城”——城关城区和富水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不同性质和不同等级的公共中心通过各条交通轴线有机联系,构成“双轴连双城”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体系。
(2)分片套分层:首先,城关城区、富水城区分片布局,即在注重山城相融的基础上,相对明确地划分两个城区界限,城关城区被有机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富水城区被划分为南、北、东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三个区;其次,各类用地分层、分片布局。就居住用地而言,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活生产与服务系统。
(3)绿脉贯绿心:虚与实是对空间环境效果一种较为有效的艺术处理手法,就城市空间而言,“虚”一般指绿地、广场等开场空间,“实”一般指建筑、雕塑等实体空间。本规划中,在宏观层面,横向自西向东通过琥珀山、鹿城公园、中心绿核、汉墓群绿化穿插城市实体空间以此形成城市宏观空间的虚实相间;在中观层面,通过各条交通轴的道路绿地横、纵穿插城市实体空间;在微观层面,通过在面状开放空间中设置部分带有地域特征的实体环境小品建筑做到“虚中有实”,以及在建筑实体空间内设置部分小规模的绿地做到“实中有虚”。”虚-实”两种因素互相交织穿插,交相辉映,并且贯穿于整个城市空间环境中,对比关系异常分明,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和活泼的空间效果。
(4)三生成一统:统筹规划范围内生产、生活、生态三种类型的空间协同发展,以“城镇发展空间有保障且结构合理、不可替代生态空间不触动、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生态林地不破坏、保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原则,形成以中部生态绿心为生态空间、东部富水片区为生产空间、西部县城为生活空间的一统化发展格局,一方面为商南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发展提供科学的空间用地保证,另一方面则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底线、彰显商南县的城市特色,为城乡发展明确所必须的生态资源保障。
第15条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远期各类型绿地总面积142.8㎡,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0.2%,人均绿地面积10.2㎡。
规划形成 “一核、两心、多节点、两轴、两带、多片区”的点、线、面相互结合的完整的绿地网络结构。最终形成“两河贯通、山水环绕、内河贯通、城景交融”的绿地格局。
(1)一核:指城关片区区和富水片区区之间的生态绿心。
(2)两心:一是指原312国道与长新路交口的鹿城公园;二是指富水片区区原312国道与富园路交叉口处的商於公园。
(3)多节点:指各功能片区内部的绿化节点,形成等级完善的绿化体系。
(4)两轴:一是指贯穿城关片区和富水片区区主要旅游景点的生态景观带。将城关片区、富水片区区以及中间绿心串联起来,使得在商南县中心城区内形成整体性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绿化结构;二是指原312国道沿线,即商於古道绿带轴。
(5)两带:指沿城关片区的县河和富水片区区的黑漆河的两条滨河景观廊道。沿长县河和黑漆河两岸的绿化整治,构成中心城区绿化主干,加强两河的地位和形象,将水系整体的生态系统纳入城市绿化体系中,丰富城市绿化体系内容提升城市内涵。
(6)多片区:指各功能片区内部绿化。包括:生态绿化片区、居住绿化片区、商业服务设施绿化片区、工业绿化片区、文化绿化片区。
第16条 五线划定
(1)城市绿线:鹿城公园、商於公园等城市级公园绿地;沿县河等穿城河流和高速路、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公共设施,以及沿鹿城东路、产业七路、富裕路等城市道路的防护绿地;城东、城西、城南以及富水的居住区绿地;各城市道路内的道路绿地;以及规划区内的其他生态控制区域所界定的范围。
(2)城市紫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庄墓葬。
(3)城市蓝线:规划区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它主要水体及其一定范围的陆域地区,主要包括县河等主要水体及其保护区的控制线。
(4)城市黄线:一水厂、二水厂等城市供水设施;富强南路,三角池污水厂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北环东路垃圾转运站、三角池垃圾填埋场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秦东液化气供应站、工业园区天然气储配站、鸿运液化气供应站、富水片区天然气储配站等城市供燃气设施;规划区规划新建的110KV变电站、110KV富水变电站110KV、35KV任家沟变电站以及商南原330KV鹿城变电站、110KV商南变电站,以及110KV、35KV高压线走廊等城市供电设施;商南县电信局、商南县邮政局等城市电信设施。
(5)城市黑线:宁西铁路西合段、铁路站场、客货运站及铁路复线的范围界限。
第十七条 城区及其周边村镇发展与控制
本次规划范围内行政村划分为城镇化整理、保留发展两种类型:
现状规划建设区内的社区有城关街道办的南大街社区、长新路社区、东岗社区和金福湾社区,富水镇的富水街社区,规划将对于这些社区以外的村庄进行城镇化整理。
保留发展主要分为保留、适度发展村庄和保留、重点发展村庄。其中保留、适度发展村庄有郭家村、小石窑沟村、叶家庄、后河村、龙爪沟村、西河村、赵家沟村、雷家屋场、大坪村、梅子沟口村、龙窝村、梅子岭村、瓦屋场村、面店村、湖田村、后沟村、大骡子沟村、三官庙、小窑沟村、玉石沟村、赤地村、赤沟村。保留、重点发展村庄有鹦下村、鹦上村、十里铺村、何家庄、周家村、火神庙村、上河村、严家村、东站村、余家屋场、油坊岭村。
第18条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老城区以北环西路-北环东路、长新路、老312国道城区段、滨河北路-滨河南路、朝阳北路-朝阳南路等为主形成“两纵三横”主干道网系统;
工业园区以老312国道城区段、产业大道、产业南路、鹿城西路、康乐路、鹿城东路形成“三纵三横”主干道网系统;
富水新区以老312国道城区段、富源路、林荫大道、富民路、富裕路、开放大街为主形成“三纵三横”主干道网系统。
老城区、工业园与富水新区由老312国道、林荫大道两条主干路连接。
主干道红线30-56m,次干道20-30m,支路12-20m。
道路交通设施用地191.8h㎡,人均道路用地13.7㎡/人,占总用地的13.7%。
第19条 城市慢行系统和绿道系统规划
(1)慢行系统廊道
以长新街、滨河路为两个主要慢行廊道。其它干道将作为次要慢行系统廊道。干道两侧绿化带内将开辟慢行专用道,形成与机动车交通分离的慢行廊道,承担连通各区内慢行交通的作用。
(2)慢行核心区
以鹿城公园、文化广场、城市中心区为三个主要慢性核心区,在较大居住社区、任家沟美丽乡村、茶艺街、富水商业区等形成次要慢行核心区。
(3)绿道系统
规划形成以鹿城西路-工业大道-林荫大道、公园东路、312国道城区段的主要环形绿道系统,康乐路至工业园区、公园南路至鹿城公园等次要绿道系统,同时建设滨河路至县河水库、清油河至后湾、过风楼至金丝峡等郊野绿道系统。
第20条 城市设计导引
(1)城市设计框架
“路径”——依托长新路、原312国道、富园路、林荫大道形成城市景观主轴,联系城市综合片区及城市主次中心,依托迎宾大道、开放大街、富裕路形成次要景观轴线对城市的景观塑造起着重要的骨架作用,主次轴线错落有致,开合有序,展示了商南县城新的精神面貌。
“边界”——结合城市外围的生态绿地、生态公园将城市外围的自然环境引入城市内部,使自然环境与城市的生态廊道和绿化渗透成为一体。将主要道路、生态廊道两侧的边界、生态公园与城区相邻的边界以及各个水系形成的边界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要素应予以充分考虑。
“区域”——根据不同用地功能所呈现的不同景观特征,将城市进一步划分为城市核心景观区、老城风貌景观区、现代生活景观区、旅游产业景观区、现代工业景观区等,使其能够生动、自然、切实、合理的展示各景观片区的特色。
“节点”——主要包括城市门户、广场、观景点等,并分层级布置:结合城市中心布置城市一级景观节点,重点地段布置城市二级景观节点。一级景观节点周围有商业金融及娱乐大型建筑景观节点,居住区内又形成居住区中心商业景观节点。在城市公园处形成生态公园景观节点,在居住区、工业区及城市门户处形成各片区景观节点及城市门户空间景观节点,是城市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
“标志”——通过对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建筑群的有序布置,雕塑、小品等的着重塑造,形成能够代表商南县城地域特色的标志和个性场所,并结合门户区形成门户形象“标志”。
(2)城市风貌框架
规划根据各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形成多个景观风貌片区,分为六类,包括:综合商务风貌区、古城风貌区、综合居住风貌区、旅游休闲风貌区、旅游产业风貌区、现代工业风貌区。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21条 给水规划
(1)保留五官坡水厂,供水能力为1.2万立方米/日,占地1公顷。第二水厂,供水能力1.8万立方米/日,占地44亩。新建富水水厂,供水能力0.8万立方米/日,占地1公顷。在县城污水厂处建设再生水厂,供水能力0.7万立方米/日,占地1公顷。
(2)管网采用生活—生产—消防统一供水系统,给水管采用环状布置。
第21条 排水工程规划
(1)保留现状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为1万立方米/日,二期为2万立方米/日,占地36亩。富水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0.8万立方米/日,占地1.5公顷。
(2)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逐步改造现有排水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城区污水要集中处理,统一排放。新建区要按雨污分流建设排水管道。
(3)海绵城市建设
对项目区内大面积硬质铺装场地要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采用生态渗水铺装。小区道路、大面积铺装场地也可采用生态边沟收集和传输雨水,边沟设计要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结合绿地布置雨水集水池塘等,截流入渗或储存利用。建设屋面雨水集蓄系统,用于绿化浇洒等杂用水。城市道路雨水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雨水口设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减轻污染,可改善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
第22条 电力工程规划
规划新建110KV富水变电站一座。在县城北部偏西规划新建110KV变电站一座。
对35KV任家沟变进行扩容改造,主变容量达到2X10MVA,建设110千伏富水-任家沟35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由110KV富水变电站作为第二电源点。
规划区的中压等级配网采用10KV,电力负荷较大的用户由110KV变电站供出专线电缆供电,规划区10KV中压配网的目标网为地下电缆环网。
第23条 电信工程
(1)规划区以现状商南县电信局为中心,设立电信中心局及配套的光接入交换点,积极发展光环网、光交接、光接入,形成以管道主干光缆为主通道,光交接、光接入为主要组网方式的传输系统。
(2)现状商南县邮政局作为全县邮政集中处理的枢纽,规划区配套建设邮政局(所)四处,配套完善电话亭、报刊零售点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
第24条 燃气工程规划
(1)从实际出发,推广使用清洁、高效的管道天然气,罐装液化石油气仅作为城市边缘区燃气的补充和调剂。
(2)规划扩建天然气门站供气规模近期为3.8万立方米/日,远期为5.8万立方米/日;扩大现有CNG供气规模近期为2万立方米/日,同时新建1座CNG加气站,其供气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
富水镇规划天然气标准储配站1座且兼作调峰气源,占地0.48公顷,供气规模近期为0.5万立方米/日,远期为1.5万立方米/日;同时扩大LNG远期供气规模达到2万立方米/日。
第25条 环卫工程
(1)生活垃圾的处理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综合处理。
(2)生活垃圾的收运逐步朝着容器化、标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逐步提高环卫工作机械化。
(3)以方便使用、防止污染、保护人民健康美化环境为原则,合理布局各种环卫设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改造现有简陋设施。
(4)道路清扫保洁做到每日必清,近期道路清扫机械清扫率为40%,远期道路清扫机械清扫率为60%;垃圾分类收集率近期为20%,远期为40%; 密闭运输率近期大于50%,远期达到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近期达到60%,远期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远期达到30%。
第26条 近期建设规划
(1)近期建设规模与重点
商南县城近期建设总用地面积11.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7.6平方米,重点是进行旧城改造与富水城区建设启动。
(2)近期布局在发展方向上主要以向东、向南为主。
城关城区以政府大楼及其前面的南大街为中心,以西重点拆迁打造西街商业中心,以东整治体育用地;整治茶艺路两侧的商业,打造茶艺路周围的商业氛围;以文化广场为中心,结合县河、商业聚集片区、规划文化展览馆、锦园山水商业步行街和鹿城公园,打造一系列集文化、娱乐、游憩的步行空间;富水城区沿城区中南北向河流和开发大街围合成的长条形地段,形成城市的商业街以及文化、教育、行政办公和商务聚集的用地;沿条形用地向东西向发展,结合原312国道和富源路围合成的三角形公园绿地,形成居住、商业、绿化为一体的城市一级公共中心;
城关城区以鹿城公园为城市标志性的旅游服务中心,向西结合山体、石鼓山庄等一系列旅游服务点,打造中心城区一期旅游发展用地;富水城区在中心城区外围以西的茶坊村,结合现有建筑和自然资源,以原312国道为依托,与城关城区的旅游服务用地同时发展,连同王家庄墓葬和闯王寨旅游点成为整个中心城区的一期旅游发展用地。
(3)城关城区东西向主干路由北向南为世纪大道-北环西路-北环东路、长新路、原312国道,南北向主干路由西向东为鹿城西路、滨河北路-滨河南路-康乐路、迎宾大道、朝阳北路-朝阳南路-鹿城东路,形成三横四纵的路网结构。
富水城区东西向主干路由北向南原312国道、富源路,南北向主干路由西向东为富民路、开放大街,路网结构较为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