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商南县突出全域旅游,实施追赶超越,推进供给侧改革,力促商贸市场繁荣活跃。按照年初确定的发展思路,开发资源、拓展业态、丰富产品、提升品质,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1--6月,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13.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72214.7万元,增长10.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77400万元的45.1%。
一、上半年消费市场运行的几个特点
(一)按消费地域分布看,城乡消费市场保持稳步发展,城镇增速高于乡村。上半年,全县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3590.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7732.8万元,增长12.3%;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423.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4481.9万元,增长7.9%。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高于乡村4.4个百分点。
(二)从消费行业分类看,商品零售业仍是消费总额的主导力量。上半年,全县餐费收入实现零售额10671.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8907.3万元,增长19.8%;实现商品零售总额69342.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3307.4万元,增长9.5%;全县商品零售额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高达86.7%,依然是促进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
(三)从消费规模大小看,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支撑作用明显。限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因其规模小,经营灵活,贴近大众消费群体,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地方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县域经济等方面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半年,全县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175.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1162.5万元,增长8.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高达82.7%,仍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四)从企业规模划分看,限额以上企业户数稳步增加,实现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速较高,所占比重稳步提高。截止2017年6月底,全县限上企业发展到24家,其中2016年11月份后新纳入4家(新增纳入1家、年报成长纳入3家),增长20.0%。上半年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3838.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1052.2万元,增长25.2%,高出限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零售额增速17.0个百分点。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所占比重为17.3%,较上年同期的15.3%,提高了2.0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生力军。
(五)从增长速度比较看,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全市、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上半年,商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达到10.8%,较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0.3%,提高了0.5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增长速度10.5%的0.3个百分点、全国平均增长速度10.4%的0.4个百分点。
(六)从四大行业销售看,批发业、零售业销售总额和住宿业、餐饮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步增长。上半年,批发业实现销售总额24888.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3002.2万元,增长8.2%;零售业实现销售总额94657.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80508.0万元,增长17.6%;住宿业实现营业收入4887.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302.6万元,增长13.6%,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11769.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102.7万元,增长16.5%。
二、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加快“十三五”商贸发展规划实施步伐。近年来,商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发展,出台了《商南县支持商贸企业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落实部门包抓责任,采取多项激励政策,把商贸流通业提高到了工业同等重要地位。不断完善“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支点、其他镇为基础”的商贸发展格局;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抓住城扩容升级机遇,配套城镇商贸设施,重点打造县城核心商贸圈,兼顾城乡商贸发展;办好旅游茶叶节庆、会议促销等系列活动为平台,切实拉动商贸经济增长;巩固传统商业模式,开启做优电子商务、物流贸易等新型业态;加大商贸监管力度,引导商贸诚信、规范、有序发展;优化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确保商贸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全域旅游稳步推进,带动消费效应日益明显。近年来,商南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按照“生态建设支撑、景区提升引领、环境整治扩面、特色民宿彰显、美食文化留客、全域布局发展”的思路,开发资源、拓展业态、丰富产品、提升品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旅游+”战略,初步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要素产业链条,直接带动旅游要素产业各行业全面增长,促进了旅游、住宿、餐饮、零售业的消费,对活跃消费品市场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三)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理念优化。近年来,商南县围绕“区域最美、人居最佳、产业最强”的要求,按照“创建花园县城、打造特色集镇、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积极实施城镇提升活动,城镇化率连续多年位列全市第一。城镇品位、商业网点、综合服务及时跟进,商贸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农民城镇化,生活习惯城市化,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消费理念不断更新,上街购物、外出就餐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快捷的享受。
(四)新型商贸业态开始出现,电子商务起步良好。近年来,商南县按照“政策激励、完善业态、招大引强、打造品牌”的思路,在城镇化进程中,建立健全专业市场、综合零售商场、物流配送中心、地方特色小吃城、连锁便捷酒店、避暑采摘农家乐等当代商贸设施。出台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扶持办法,着手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推进农村淘宝、“供销e家”等项目落地运营;试点推进“淘宝村”建设,激发电商创业新活力;打造茶叶、香菇、水晶饰品等地方电商产品品牌...全县以智宇网络公司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企业、网点,已发展到15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规模、分散、重复经营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目前,商南县商贸流通业依然呈现小规模、分散、重复经营的局面,商贸流通业规模效应、互补效应相对较低。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零售额所占比重高,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在以限上商贸经济发展状况为统计导向的情况下,显得无能为力。
(二)县外购物、消费外流现象加剧。商南地处三省八县之中,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在西安和商洛购房定居人员增多、交通运输日益便捷以及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差异化的增大,导致我县相当一部分消费尤其是高档商品和大宗消费外流,在本县境内无法产生消费品零售总额,制约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三)网上购物遍及乡村,冲击实体市场势头凶猛。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加上网购商品观览方便、操作简便,商品基本上涵盖所有市面上零售经营的品类,可谓是琳琅满目。特别是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款式新颖、品种丰富,特别吸引人。网络购物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价格相对便宜等优势逐渐被广大城乡消费者接受,网络购物日益流行,对传统商业的冲击越来越大,对我县消费品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四)居民收入低、物价水平高等因素抑制了消费。当前受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加上居民收入增长趋缓,部分商品价格持续温和上涨,一些重要商品甚至在较高价位运行,收入增长不确定性增加。更加注重储蓄,存钱买房、教育、就医、养老等消费观念重启,居民消费期望有所减退,消费欲望相对减弱。各行业各部门强化中央“八项规定”执行力度,团体消费受到了严格控制和监督,抑制了社会商品的消费。
四、几点建议
(一)更加重视商贸产业,培育消费热点,深挖增量,寻求新的增长极。一是大力培育发展重点商贸企业,积极引进具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发挥重点企业在稳定市场发展和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促进全县消费市场协调发展;二是要继续做好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工作,以寻求拉动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的增长点。三是发挥行业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建设商业新模式、商贸新业态和商业综合体;合理调整产业布局,营造诚信商南商贸,吸引省内外消费群体。
(二)依托金丝峡5A景区品牌优势,实施全域旅游,开拓相关消费市场。旅游业具有很强的消费关联性、产业带动性、资源增值性和经济拉动性,对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积极意义。旅游直接消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个领域,派生消费涉及的领域更为宽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消费选择空间。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要紧紧围绕旅游发展这个中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让游客来得多、住得好、吃得香、玩得美、购物多,带动商南消费市场大繁荣大发展。
(三)结合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商贸市场建设步伐。积极主动地将商贸产业纳入竹产业链条中,依托商南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业、畜牧、林业、副业产品种植、加工、制造、销售。要结合移民搬迁、城镇建设和边贸经济,再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面向邻省、临县居民的消费市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各镇中心市场的经营规模和档次,把本地消费者留在商南,把外地消费者吸引到商南,推动商南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不断增加。
(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强化社会保障措施,不断提升居民科学消费预期。一方面要提高居民最低生活水平标准,减小贫富差距,提高居民消费信心,鼓励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居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全面完善城乡医疗养老、社会兜底、基础教育、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引导良好的消费预期,挖掘释放消费潜能。
商南县统计局 张良智